有人說,現在的人只會提出問題,卻沒能有解決問題之道。
但我近來體會到,其實這是這個網路發達的社會所造成的共業。從網路發達後,資訊爆炸的時代來臨,網路上充斥著許多各式各樣的資訊。開始造就了一些網路共榮的產業。

早期社群網站用的是論壇的方式經營,在論壇中分享與得到該類型的資訊。
這 幾年個人社群網站興起,blog/twitter/facebook,還有台灣愛用的BBS電子布告欄。BBS很有趣,10幾年前經歷過一段大紅的歲月, 後來逐漸沒落,剩下幾個大學經營的大站仍在,目前最知名的是PTT。自從個人社群網站興起後,資訊共享討論的模式逐漸轉換成轉貼轉載,按讚。

對這些人來說,唾手可得的資訊,不值得留心。有疑問?我問了就會有人回答我啊,我要找什麼答案?把問題扔上BBS/FB/Twitter,就會有人自告奮勇 出來回覆,要GOOGLE??我不用會啊,問就有人會回答了,所以到處越來越多問題,那些問題真的都不能自己問嗎?是不願意,不是做不到。
舉例來說,在網路問機票名字輸入錯誤怎麼辦?/xx飯店能不能幫忙收包裹?某某課程還能不能報名?

這些問題,通通可以靠自己,網路搜尋出該公司/該飯店/該機構的聯繫方式,自己去問到"正確的答案",但是多數人選擇:去網路發問讓別人告訴我答案,我幹嘛需要自己處理。

同樣的,我看到一個準備上大學的新鮮人,爸媽希望她自立,所以要她自己去學校報到,她不知道要怎麼去學校,所以她選擇上fb上問,要怎麼從xx車站去xx大學。然後熱心的親友就又幫她找好所需搭乘的車輛/路線/車資。她一樣就是等著答案從天上掉下來就好。

也有人,原定要彩排沒能彩排,所以棄觀眾拂袖而去,才又用一堆似是而非的答案來解釋。

在台灣念書,其實都是聽老師講課,很少發問,也不知道從何問起。報告也是你抄我抄,坦白講,我以前念書也這樣,我以前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做報告。我可能會做的 就是找期刊論文,然後引用,增加一些內容這樣。現在更妙,需要做作業的學生還直接去別人的BLOG發問,直接告知我要什麼時候要交作業,請回答我以下問題 的答案。
沒 有誰欠誰這些答案,這些答案利用現在發達的媒體,只要你會搜尋,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,絕對不難。我們已經習慣把魚擺在他面前,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去找魚來 吃,他不知道上哪買魚,如何買魚。所以這些人變成了我們現在遇上的,沒有辦法找答案的人。這些人,分布在各年齡層,不是所謂新世代才這樣,不用也不需要急 著替所謂的年輕人貼標籤。我也遇過很多倚老賣老的這款人。所以現在,我依然偶爾會看論壇,但對於伸手牌問題,我直接跳過無視。

沒有人有義務告訴別人答案,這是我們在職場中很常聽到別人所講的一句話,所以要培養自己找答案的能力。我自己一直很討厭問題擱著不理,就自然會消失的這種想 法。有問題,就快點找方法解決掉,問題擺著並不會自動消失。高等教育的初衷,是在教育學子如何思考,找出正確的思考方向,但在這些年大環境的演變下,大學 碩士不再是高等教育,變成了個四不像,既無技能,亦無思考能力,人人都是大學生,間間學校都是大學,那些所謂的科技大學附帶季數的差異點,因為升格廣設科 系,廣招教授卻無能擬出教育方向的,也就變成了普通學校。後來當我開始上了技職類的課程,我真的覺得把技職體系弄殘是個很不妙的選擇。技職體系的殘廢,有 一部分原因的確來自於廣設大學,以及五專制度的修正,一窩蜂的改制科大。但另外一部分的原因,則來自於莫名其妙的實習體制。
多年前我四處打工賺取生活費的時候,在需要大量人力的觀光服務業裡,常遇上和學校簽實習合約換來的低價勞動力。好一點的,補貼一些餐費交通費,一個月也最多 五六千。更多的是僅供餐,換取兩學分的實習學分,每天一樣要上工八小時以上。企業大聲嚷嚷著給他們機會實習,機會可是千載難逢,可以學到很多很多很多的實 務經驗,這就是國外的實習制度呢芭拉拉拉,兩個月只在園區內撿垃圾賣小吃是很難得的經驗嗎?

實際上呢?其實呢因為暑假來臨,這些需要大量人力的觀光服務業非常欠缺基層服務人員,這些簽了實習合約的人比工讀生還省錢,而且作用是一樣的,所以企業也樂 於和學校簽署實習合約,兩方雙贏。學校宣稱創造更多實習就業機會,企業搏得好名聲&獲取大量所需人力。當然,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,的確也有很寶 貴的實習經驗,光要搶得那個實習資格就爭破頭,彷彿是求職前哨戰。

做為學生呢?暑假需要賺錢,但沒有學分畢不了業,所以他們也只能咬緊牙根去做免錢勞工實習。這是很多實習生的心聲,念技職體系不但賺不了錢,更甚者還要被人 當免費勞力,漸漸的就也因為學校越來越多,技職體系就這樣逐漸出場。看到自己未來難道只能這樣,所以就想回到傳統教育體系中,去盼望一個不同的機會。這樣 利用低廉薪資創造出的僱傭數字,也許是當年22K政策的靈感。玩殘了技職體系以後,但又無法改善的就業率,只好把原有的職訓中心給改良發揚光大。把職訓中 心變成像技術訓練中心,至於訓練出多少技術,勞委會要不要實際訪查一下就業媒合狀況?訓練不出可以上手的員工,沒有媒合的管道,都只是淪為樣式。

有人撰文說,那來工作的幹嘛要帶實習生,又沒有加薪,出包還要幫他收拾。我念服裝科的,我去實習就是想要看大師怎麼設計啊,為什麼叫我去送出借的衣服。我厭 惡的,是讓實習生只做買飲料訂便當的工作,完全摸不到邊。送出借的衣服難道摸不到邊?邊出借邊知道什麼樣的衣服容易出借,又可以出借到什麼管道,這個體系 是如何運作的。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當大師,當大師前也都有當菜鳥的機會。自己的心態出問題,怨怪沒有學到東西,真的都是制度的錯嗎?

教的人也不用埋怨,你教的好對方又成器,你工作起來不見得就不會順心如意,老闆簽的實習合約,底下的人概括承受也理所當然,對我來說,教的過程中,又整理了 一次工作內容,邊整理的過程,也許有新的改進的體認,我的工作效率就由一次又一次整理改進自己的SOP來,我姐笑我真的很愛改良SOP,連摺蓮花都可以立 刻擺桌開出產線,大量生產蓮花銀寶。誰都有當菜鳥的一天,今天對菜鳥百般刁難,明天自己也許就成了被刁難的那隻鳥。餐飲飲服務業從掃廁所開始,都是基本的 作業,但如果三個月只叫你掃廁所,扔把海綿給你就算了,那又是什麼樣的實習過程呢?

哪個體系就做好那個體系該做的事情。叫技職體系的學生留下來晚自習,拼升學率,這重點要的是什麼?留下來拼作業還比較實在,服裝美工美容美髮作業多到做不 完。不是多送幾個學生進去科技大學,會比做好本業的名聲有益於招生。現在,真的不是念越多書,薪水就越高的時代。看見一則國立尖端大學徵求學士後的遴選公 告,輪大夜給兩萬二,這就是兩萬二遺毒,政府說沒有兩萬二方案,會有更多人餓死呢。http://www.vm.ntu.edu.tw/DVM/news/id_174.html


台灣不重視技術傳承,總想著所有技術皆可被機器取代。不經時間的淬煉,沒有保存傳統技術的想法,最大的目標就是降低生產成本,以期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。要降 低生產成本,所以拼了命試圖研發更多機器來改良生產效率,並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能被機器給取代。想要念理工科系,因為看起來很好找工作,實際畢業以後發現, 好像沒這麼容易。自從分紅費用化以後,新貴謀氣啊,曾經領的到百萬,現在剩七十,所以跟遊牧民族一樣,出現了游科技廠族群。廠商想要的,是短期內獲利的方 式,所以取得半成品來加工,是他們最愛的。幾大慘業不都是這樣的狀況嗎?初期一片榮景,進出貨量爆增,庫存水位很低。但進入門檻低,人人搶著增設廠區,塌 搭~不需很長的時間就會因為供需失衡而虧損。然後遊牧民族就又繼續找下一個綠洲去。台灣很多廠商不是想"把東西做好再交貨",而是想要"我多快可以給你 貨,好讓貨款進來",至於其他的,就別強求了。代工最大的優點就是機器設置完畢,派一些人當種子員工,訓練其他員工,立即投產。沒有最後一哩的技術,削價 競爭稀鬆平常。另個例子則是轉手交易買賣的貿易業,一人辦公室,最多就多聘請個打雜的19600,然後立刻開業。

在這些人眼裡看來,花很長的時間去專門學校學習技藝,是阿呆才有的行為,一定要快快學完快快去開店賺錢。老師傅的手藝沒人學,因為不再有學徒制度(小店請不起學徒&沒薪水也請不到&只想請工人不想教他們可以賺錢的技術),想學,那去外面花錢學吧,可是很多還真的學不到扎實的技藝,因為都是短 期培訓班。短期培訓的技藝,挑出了可以立即偽裝成上手的技能,但缺乏基礎的培訓方式,如果沒有持續的進修補足,很容易被市場淘汰掉。現在市場就充斥著這樣 短期進修完畢的人,有些跟你說"體驗人生"(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人生要用體驗的,你現在過的不是你的人生不然是誰的人生?),有的跟你說這好賺,所以就東 學西學,學的時候也都嘴上掛著這好難我不會,厚我就沒耐心啊為什麼要這樣做,不是很好賺嗎,哪需要這樣,反正這種課很便宜,隨便學學就好。抱持這樣的心態 去哪個地方,還沒做就先輸了一半。職訓有些師資,都也是掛羊頭賣狗肉,真的是業界操盤知名的,約莫要本持著奉獻的精神,才願意去培養這些短期學生。不然鐘 點費遠比他開店難賺的情況下,哪裡有誘因去上課。通常都是要政府補助的居多,所以短期培訓一些敢死隊出來開業,多少活下來的就科科科科。


專門學校難設立,因為很長一段時間絕對賠到脫褲子。三顧茅廬的聘請老師?對想賺錢的投資方來說哪有可能,當然要一兼二顧既要補助又要叫老師兼當招生業務員。 其實眾多學院/大學裡還不乏曾經很知名的科系,只是因為廣設科系後,特色不見了。用專門學校的方式來訓練技藝,優點是入學階段已初步篩選過一次學生,留下"比較"有心的那些,不管學生的目的是什麼,最起碼了解自己要學的是什麼,而不是茫茫然的坐在教室等講師授課,被動的等著東西掉下來,到了職場,也還是 在等,等別人教,等別人給,不懂也不敢發問。並不是所有的學生對於學科都能吸收了解,有些學生就是偏才,課本上講的東西聽不懂,藉由互動式操作的課程反而 理解的很快。各行業裡也有技術很好的人,這些人才學科方面也不擅長,偏偏遇上他們的專業領域,講得可一整個是好,有些都已經退休年齡了,延聘來教授實務課 程也未嘗不可。實務理論分開教授,不要妄想用一個教師通吃,有特色的科系經營學校的招牌,比拿大雜燴來經營來得快又有效率。有一些大學也試圖這麼做,只是 方向是很大,但軟硬體配套不齊,做出來野阿撒布魯的。現在還有大學直接成立邊防系,標榜就是要來考公職的泥砍砍。那以後會不會出現公職人員養成學院呢?不 然各科大可以準備成立水電人員養成系,木工人員養成系,泥作人員養成系,再包裝一下改個名字就完美了

今年五月的清水寺,地震後用漂流木雕刻的大日如來佛像,暫時供奉於清水寺中,當日入座儀式中,由一群年輕學子協助。後來在旁邊的展覽館看到,是京都傳統工藝 大學校的協助,並且於一旁的空間,展出學生的作品,由學生現場展示、表演,以及介紹。利用這樣的機會,推廣招生。每個作品標示出了製作者的修業時間,實在精彩。台灣,多半只是辦一個小發表會,邀請親朋好友,30個左右,自嗨成分居多的成果展,學生沒有掌聲,沒有對外展示的管道,又何來作為招生的廣告。

有人說,問個問題而已幹嘛這麼認真。你不認真上課來浪費我的時間,回答你上課就會懂的問題,還叫我不要認真喔?問的人靠北你回答的態度不好,那我可以靠北你 為什麼都不去算格子嗎?第一堂課教授如何使用比例尺,尺上都有明確的註記,唯一的問題就是台灣原則上使用公制,但部分系統仍有教授英制。一吋裡面有八格, 所以一格等於1/8,嘴巴一直說不會不會不會,然後又四處問別人,嘴巴一直說不會,問了當然沒有用。也有上了十幾堂課,還是不會看,教作裙子說我不穿不想 做,教作褲子說那種我也不穿也不做,那來上課做什麼?當你不認真對待你所學之物,又怎能怪別人不想回答你此類有聽課就會有解答的問題。教學相長並不是要別 人義務當你的免費筆記本,而是彼此在學習的過程中,都會有問題,提出來互相討論,也可以和老師一同研究出解答,轉話成為自己的知識求取進步。太過容易取得 的低階技術,就像太容易取得的物品一樣,不容易被人珍惜。只要花幾天上課,就可以包裝成學會一項特殊技能,上課認真的人真的不多。一枝每堂課都需要用到的 筆,50~60元,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女孩不買,一直東借西要。但談論到各項醫美療程,如數家珍還手刀花錢完成。

我知道,價值觀改變了。費工繁複的東西,叫價高昂,普羅大眾消費不起,市場又小。政府文化局補助的傳統藝術,範圍狹隘,所以漸漸的很多傳統的技藝,消失在記 憶中。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,經過這失落的十年的低薪後,差不多要改成,萬般皆下品,唯有公職高。除了公教以外,好像什麼都不是。所以十年後,不只要排 隊等醫生,你我可能要排隊找水電人員,泥作人員,鎖匠等等的。我們的普遍人民所得不會比印度好,但是我們的福利水準要向歐洲國家看齊,那10年後,會變成 什麼樣呢?重新整頓技職教育體系吧,人人皆大學畢業的社會現象,並沒有為我們帶來另一個黃金10年,而是邁向失落的20年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vageb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